0%

中国古典文学史之南宋诗词

一、南宋词背景综述

北宋末年,宋、金联合发起的灭辽战争,辽亡不久,金之铁骑便大举南侵,中原被吞,徽钦被掳,高宗南渡,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的分裂局面。

南宋前期是剑火交并,血泪相溶,恨仇与共的时代。展开了战与和,战与降的始终不息的斗争。词人呼抗战,颂歌北伐,天平急地向“豪放派”一侧倾倒。有抗金名相李钢,抗金名将岳飞。孝宗朝“隆兴北伐”失利后,投降派重新得势。爱国词潮至辛弃疾出而上升到了巅峰。冲破苏轼“以诗文为词”之规,构筑自家“以气为词”之体。南宋前期“婉约派”只女作家李清照。

北中国之丧失,于爱国人士们固然如刳肠剜目,对于南宋小朝廷而言只当是切除了半个胃,并不妨碍他们饮甘啖肥。姜夔、吴文英二人都是游徙于豪贵之门的清客词人,皆精通音律,自创新腔,恪守“婉约”宗风,复有了中举气象。南宋后期“豪放派”中没有产生能与姜、吴抗衡的名家。较出色的有刘克庄和陈人杰。文天祥为烈士词人,刘辰翁为直士词人,蒋捷周密为贞士词人,王沂孙、张炎为遗民词人。在徐徐降落的大幕下,不同经历、不同气质、不同流派的词人们,同台演完了宋词史上的最后一出悲剧。

二、词家张孝祥

张孝祥(1132—1169)。字安国,号于湖居士,历阳乌江人。

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,历官中书舍人,建康留守,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。后知荆南兼湖北路安抚使。遭罢,起知潭州。词风近苏轼,气势豪迈,境界阔大。主张抗金,晚年因病退居芜湖。绍兴十四,张祁举家居芜湖。张孝祥才华卓绝,15岁通过乡试,22岁中状。杨万里赞其:“当其得意,诗酒淋漓,醉墨纵横,思飘月外。”1154至1159年的五年中,张孝祥官居临安,接连异迁,直至升任为中书舍人。之后屡官屡罢,然为官期间,政绩卓著。乾道五年三月,孝祥返还芜湖。七月,中暑卒,年37岁。

张孝祥诗文当时流传甚广。存词220余首。尤以反映社会现实,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,上承苏轼,下启辛弃疾,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南宋汤衡:平昔为词,未尝著稿,笔酣兴健,顷刻即成,初若不经意,反复究观,未有一字无来处。又曰:所谓骏出踔厉,寓以诗人句法者也。再曰:自仇池(苏轼)仙去,能继其轨者,非公其谁与哉?南宋陈应行:比游荆、湖间,得公于湖集,所作长短句,凡数百篇。读之,泠然、洒然,真非烟火食人辞语。予虽不及识荆,然其潇散出尘之姿,自在如神之笔,迈往凌云之气,犹可以想见也。清查礼:于湖词声律宏迈,音节振拔,气雄而调雅,意缓而语峭。 清陈延焯:张孝祥六州歌头一阕,淋漓痛快,笔饱墨酣,读之令人起舞。惟“忠愤气填膺”一句,提明忠愤,转浅转显,转无余味。或亦耸当途之听,出于不得已耶。《四库提要》:慷慨悲凉。

六州歌头·词·南宋·张孝祥
长淮望断,关塞莽然平。征尘暗,霜风劲,悄边声。黯销凝。追想当年事,殆天数,非人力,洙泗上,弦歌地,亦膻腥。隔水毡乡,落日牛羊下,区脱纵横。看名王宵猎,骑火一川明。笳鼓悲鸣。遣人惊。
念腰问箭,匣中剑,空埃蠹,竟何成。时易失,心徒壮,岁将零。渺神京。干羽方怀远,静烽燧,且休兵。冠盖使,纷驰鹜,若为情。闻道中原遗老,常南望翠葆霓旌。使行人到此,忠愤气填膺。有泪如倾。

三、词家辛弃疾

千古第一词家!

辛弃疾(1140—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济南人。

辛弃疾出生前13年,北宋已亡。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,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“投衅而起,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”。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在济南起事,由于难以独立生存,便投奔了在泰山中由耿京领导的有十万之众的一支声势浩大的义军,并担任掌书记。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,归途闻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所杀,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,把张安国擒拿回建康,斩首市曹,名重一时,“壮声英概,懦士为之兴起,圣天子一见三叹息”(南宋洪迈《稼轩记》)。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,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,这时他才22岁。进奏《美芹十论》,又上《九议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屡官屡罢。嘉泰三年,已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,再任北伐前线镇江知府,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。开禧三年秋溘然长逝,享年67岁。

因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,一腔忠愤无奈发而为词,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“稼轩体”。造就了千古第一词家。辛词题材广阔,内容丰富,风格多样,意境深远,热情洋溢,慷慨悲壮,笔力雄厚,以豪放为主,爱国思想一以贯之。善于用典(往往不知其典亦可体悟词义),为辛词另一大特色。有《稼轩长短句》。存词六百多首。

弟子范开:公一世之豪,以气节自负,功业自许,果何意于歌词?故其词之为体,如张乐洞庭之野,无首无尾,不主故常,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,随所变态,无非可观,无他,意不在于作词,而其气之所充意之所发,词自不能不尔也,然其间固有清而丽,婉而妩媚者。南宋刘辰翁:自辛稼轩前,用一语如此者,必且掩口。及稼轩,横竖烂熳,乃如禅宗棒喝,头头皆是;又如悲笳万鼓,平生不平事并巵酒,但觉宾主酣畅,谈不暇顾。词至此亦足矣。南宋刘克庄:大声镗鞳,小声铿鍧,横绝六合,扫空万古,自有苍生所未见。亦不在小晏、秦郎之下。清邹祗谟:稼轩雄深雅健,自是本色,中调、短令亦间作妩媚语。观其得意处,真有压倒古人之意。清彭孙遹:稼轩之词,胸有万卷,笔无点尘,激昂排宕,不可一世。清吴衡照:辛稼轩别开天地,横绝古今,论、孟、诗小序、左氏春秋、南华、离骚、史、汉、世说、选学、李、杜诗,拉杂运用,弥见其笔力之峭。清周济:稼轩敛雄心,抗高调,变温婉,成悲凉。又曰: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,有英雄语,无学问语,故往往锋颖太露。就才情富艳,思力果锐,实无其匹。又曰:世以苏、辛并称。苏之自在处,辛偶能到之;辛之当行处,苏必不能到;二公之词,不可同日语也。又曰:后人以粗豪学稼轩,非徒无其才,并无其情。稼轩固是才大,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。北宋词多就景叙情,故珠圆玉润,四照玲珑。至稼轩、白石,一变而为即事叙景,使深者反浅,曲者反直。吾十年来,服膺白石,而以稼轩为外道。由今思之,可谓瞽人扪龠也。稼轩郁勃,故情深;白石放旷,故情浅;稼轩纵横,故才大;白石局促,故才小。又曰:苏、辛并称。东坡天趣独到处,殆成绝诣,而苦不经意,完璧甚少。稼轩则沉着痛快,有辙可循,南宋诸公,无不传其衣钵,固未可同年而语也。清陈廷焯:辛稼轩气魄极雄大,意境却极沉郁,不善学之,流入叫嚣,稼轩不受过也。清刘熙载:苏、辛皆至情至性人,故其词潇洒卓荦,悉出于温柔敦厚。世或以粗犷托苏、辛,固宜有视苏、辛为别调者矣。张玉田盛称白石,而不甚许稼轩,耳食者遂于两家有轩轾意。不知稼轩之体,白石尝效之矣。集中如永遇乐、汉宫春诸阕,均次稼轩韵,其吐属气味,皆若秘响相通,何后人过分门户耶?又曰:稼轩词龙腾虎掷,任古书中理语、庾语,一经运用,便得风流,天姿是何夐异!清谢章铤:学稼轩,要于豪迈中见精致。近人学稼轩,只学得莽字、粗字,无怪阑入打油恶道。试取辛词读之,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? 清谢章铤:又曰:蒋藏国(士铨)为善于学稼轩者。稼轩是极有性情之人。学稼轩者,胸中须先具一段真气、奇气,否则虽纸上奔腾,其中俄空焉,亦萧萧索索,如牖下风耳。读苏、辛词,知词中有人,词中有品,不敢自为菲薄。然辛以毕生精力注之,比苏尤为横出。苏风格自高,而性情颇歉。辛却缠绵悱恻,且辛之造语俊于苏。清王国维:幼安之佳处,在有性情,有境界,即以气象论,亦有傍素波、干青云之概,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?东坡之词旷,稼轩之词豪。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,犹东施之效“捧心”也。稼轩中秋饮酒达旦,用“天问”体,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:“可怜今夜月,向何处,去悠悠?是别有人间,那边才见,光景东头?”词人想象,直悟月轮绕地之理,与科学家密合,可谓神悟!

水龙吟(登建康赏心亭)·词·南宋·辛弃疾

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
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!

清平乐(独宿博山王氏庵)·词·南宋·辛弃疾

绕床饥鼠,蝙蝠翻灯舞。屋上松风吹急雨,破纸窗间自语。
平生塞北江南,归来华发苍颜。布被秋宵梦觉,眼前万里江山。

破阵子(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)·词·南宋·辛弃疾
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。沙场秋点兵。
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自发生。

沁园春(带湖新居将成)·词·南宋·辛弃疾
三径初成,鹤怨猿惊,稼轩未来。甚云山自许,平生意气,衣冠人笑,抵死尘埃。意倦须还,身闲贵早,岂为莼羹鲈脍哉!秋江上,看惊弦雁避,骇浪船回。
东冈更葺茅斋。好都把轩窗临水开。要小舟行钓,先应种柳,疏篱护竹,莫碍观梅。秋菊堪餐,春兰可佩,留待先生手自栽。沉吟久,怕君恩未许,此意徘徊。

南歌子(新开池戏作)·词·南宋·辛弃疾
散发披襟处,浮瓜沈李杯。涓涓流水细侵阶。凿个池儿,唤个月儿来。
画栋频摇动,红葵尽倒开。斗匀红粉照香腮。有个人人,把做镜儿猜。

四、词家姜夔

姜夔(1155?—1221?),字尧章,江西铙州人,因寓居吴兴与白石洞天为邻,自号白石道人。

姜夔出生于书宦门第,幼年随父受教,少年丧父,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,得其赏识,并娶其侄女为妻。姜夔为人清高,不汲汲于功名,一生困顿。终其身为布衣;但以诗词、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,藉此谋取生计。姜夔因娴通音律,于通用词调外,每自创词牌,自制新调曲谱,并能吹弹伴和。 姜夔曾与张鉴结为至交,并长期得其资助。享年约66岁。姜夔:南山仙人何所食,夜夜山中煮白石,世人唤作白石仙,一生费齿不费钱。

南宋范成大: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,敲金戛玉之奇声。南宋陈郁:白石襟期洒落,如晋、宋间人,意到语工,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。元张炎: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,去留无迹。不惟清空,又且骚雅,读之使人神观飞越。清周济:白石脱胎稼轩,变雄健为清刚,变驰骤为疏宕。盖二公皆极热中,故气味吻合。辛宽姜窄,宽故容藏,窄故斗硬。清戈载:其高远峭拔之至,首无古人,后无来者,真词中之圣。清宋翔凤:词家之有白石,犹诗家之有杜少陵,继往开来,文中关键。其流落江湖,不忘君国,皆借托比兴,于长短句寄之。清刘熙载:白石才子之词,稼轩豪杰之词。才子、豪杰,各从其类爱之,强论得失,皆偏辞也。姜白石词幽韵冷香,令人挹之无尽。拟诸形容,在乐则琴,在花则梅。清冯煦:白石所作,超脱蹊径,天籁人力,两臻绝顶,笔之所至,神韵俱到。清王国维:古今词人格调之高,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

扬州慢·词·南宋·姜夔
序:淳熙丙申正日,予过维扬。夜雪初霁,荠麦弥望。入其城则四壁萧条,寒水自碧,暮色渐起,戍角悲吟。予怀怆然,感慨今昔,因自度此曲。千岩老人以为有《黍离》之悲也。
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,解鞍少驻初程。过春风十里,尽荠麦青青。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渐黄昏、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。
杜郎俊赏,算而今、重到须惊。纵豆蔻词工,青楼梦好,难赋深情。二十四桥仍在,波心荡冷月无声。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。

五、词家王沂孙

王沂孙(1230?—1291?),字圣与,号碧山,又号中仙,家住玉笥山,亦号玉笥山人,会稽人。

善文词,广交游。宋亡,沂孙与唐珏、周密等结吟社,托意莲、蝉诸物,寄托亡国之恸。人称“王哀蝉”。元世祖至元中,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。晚年往来杭州、绍兴间。工词,尤以咏物为工,风格接近周邦彦、姜夔。其词章法缜密,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。存词60余首。

元张炎:碧山工词,琢语峭拔,有白石意度。清周济:中仙最多故国之感,故着力不多,天分高绝,所谓意能尊体也。词以思笔为入门阶陛,碧山思笔,可谓双绝,幽折处大胜白石。惟圭角太分明,反复读之,有水清无鱼之恨。清戈载:予尝谓白石之词,空前绝后,匪特无可比肩,抑且无从入手,而能学之者则惟中仙。其词运意高远,吐韵妍和;其气清,故无沾滞之音;其笔超,故有宕往之趣;是真白石之入室弟子也。清况周颐:初学作词,最宜读碧山乐府,如书中欧阳信本,准绳规矩极佳。民国龙榆生:集咏物词之大成,而能提高斯体之地位者,厥(jué乃)惟王沂孙氏。

醉蓬莱(归故山)·词·南宋·王沂孙

扫西风门径,黄叶凋零,白云萧散。柳换枯阴,赋归来何晚。爽气霏霏,翠蛾眉妩,聊慰登临眼。故国如尘,故人如梦,登高还懒。

数点寒英,为谁零落,楚魄难招,暮寒堪揽。步屧荒篱,谁念幽芳远。一室秋灯,一庭秋雨,更一声秋雁。试引芳樽,不知消得,几多依黯。

六、词家张炎

张炎(1248—1320?),字叔夏,号玉田,晚号乐笑翁,祖籍凤翔,寓居临安。

宋亡以后,家道中落,贫难自给,曾北游燕赵谋官,失意南归,落拓而终。是西子湖畔一名“雅词”词客。有《山中白云词》,存词约三百首。有写雁名词传世,人称“张孤雁”。
张炎为词主张“清空”、“骚雅”,倾慕周邦彦、姜夔而贬抑吴文英。 张炎是最早的词论家,著有《词源》一书。

元郑思肖:玉田一代空狂怀抱,飘飘征情,节节弄拍。元仇远:山中白云词,意度超玄,律吕协洽,方之古人,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。元邓牧:美成、白石,逮今脍炙人口。知者谓丽莫如周,赋情或近俚;骚莫若姜,放意或近率。今玉田张君,无二家所短而兼所长。清凌廷堪:美成如杜,白石兼王、孟、韦、柳之长,与白石并有中原者,后起之玉田也。白石老仙去后,只有玉田与之并立。探春慢二词,工力悉敌,试掩姓氏观之,不辨孰为尧章,孰为叔夏。清周济:玉田才不高,专恃磨袭雕琢,处处妥当,宅句安章,偶出风致。

清平乐·词·南宋·张炎

候蛩凄断,人语西风岸。月落沙平江似练,望尽芦花无雁。
暗教愁损兰成,可怜夜夜关情。只有一枝梧叶,不知多少秋声!

原为歌妓卿卿所填词为:
候虫凄断,人语西风岸,月落河平流水漫,惊见芦花来雁。 可怜瘦损兰成,多情只为卿卿,只有一枝梧叶,不知多少秋声。

解连环·孤雁·词·南宋·张炎
楚江空晚。怅离群万里,恍然惊散。自顾影、欲下寒塘,正沙净草枯,水平天远。写不成书,只寄得、相思一点。料因循误了,残毡拥雪,故人心眼。
谁怜旅愁荏苒。谩长门夜悄,锦筝弹怨。想伴侣、犹宿芦花,也曾念春前,去程应转。暮雨相呼,怕蓦地、玉关重见。未羞他、双燕归来,画帘半卷。

七、词律介绍

(一)、词的特点

词是一种抒情诗体,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。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,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。
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,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1.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。各个词调都是“调有定句,句有定字,字有定声”,并且各不相同。
  2. 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,以分两片的为最多。
  3.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。
  4. 句式长短不一。
(二)、选择词调

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,所以,作词先要选择词调。
辨别词调声情的方法,约有下列几种:

  1. 根据前人记载分析: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,大致都可信。
  2. 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如《满江红》、《贺新郎》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。虽有例外,大致相差不远。
  3. 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:有些词情不易分析,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,可按照字句的声韵,进行揣度。
  4. 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:如豪放派词人,作词多飘逸豪放;婉约派则清婉绚丽。
(三)、尊重词谱
(四)、词的章法

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,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,又有着自己的特点。开头、过片和结尾怎么写,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。

(五)、押韵方式

以现代汉语为标准,一二声为平声,三四声为仄声。关于四声我们现代人不用也无法讲究。
韵母相同或相近者为一韵。
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,而且变化很多。

(六)、词的对仗

对仗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。近体诗的对仗,要求相当严格。而词的对仗就不象近体诗那么严格,什么地方用对仗也不那么固定。

例:沁园春 ·词·本朝·褚宝增
依许结教授癸巳元日晨兴倚声空谈韵
三径通衢,八维放眼,心渐升温。料龙蛇替变,天纲依旧,时空重组,气象更新。东去江流,北回雁影,经纬交织万里春。留残雪,让微风慢扫,丽日随熏。
二毛趋向平分。唯酒量仍能放胆拼。拒庐山寺里,白莲社请,洛阳城内,绿野堂寻。打诨车夫,教诗弟子,不惹猿惊鹤怨嗔。甘享受,这河澄海晏,国泰民欣。
中仄平平,中中仄中,中仄中平。仄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平中仄,中仄中平中仄平。平平仄,仄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。
中平中仄平平。仄中仄平平中仄平。仄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。中仄平平,中平中仄,中仄中平中仄平。平中仄,仄中平中仄,中仄平平。

满庭芳(由南唐李煜虞美人改)·词·本朝·褚宝增
几度春花,几番秋月,周而欲了何时。不堪回首,往事入盈卮。昨夜小楼窗外,东风过,告我弗知。流云侧,银盘明灭,眷洒故园池。
休提。从别后,雕阑犹立,玉砌仍栖。只恐朱颜残败草凄迷。枉幻重将见也,孤枕上,断梦支离。漫清点,心愁多少,恰供一江兮。

虞美人(由北宋秦观满庭芳改)·词·本朝·褚宝增
山云天草角声断,停棹离樽饯。蓬莱旧事过纷纷,暮日寒鸦数点绕孤村。
香囊罗带终需换,薄幸名难免。问君重见惹啼痕,空对高城灯火己黄昏。

八、南宋诗综述

南宋前期诗坛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此期诗人受黄庭坚、陈师道的影响很深,并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。
南宋中期诗坛再度出现繁荣的局面,被称为宋诗的中兴期,涌现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陆游、杨万里、范成大、尤袤,形成了宋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。这些作家几乎都从学江西诗法入手,但最终又都能从根本上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,各具独创精神,均能自成体格,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。
南宋后期的诗歌创作,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变化。第一次变化发生在宋金对峙的局面较为稳定之时,此时激昂悲壮的高亢呼声渐趋微弱,中期诗坛盛行的爱国诗歌潮流被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所取代。第二次变化发生在南宋倾覆前后,国破家亡的惨痛再度激发了诗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,此时的诗坛响起了壮怀激烈的战歌和沉痛哀婉的悲歌。 四灵是指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:徐照(字灵晖)、徐玑(号灵渊)、翁卷(字灵舒)、赵师秀(号灵秀),因各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“灵”字,故称“永嘉四灵”。他们彼此兴趣相投,诗风大体相近,又称“四灵诗派”。四灵论诗贬斥江西而取法晚唐,尤其崇尚贾岛、姚合。
江湖诗派:南宋后期,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作陆续以《江湖集》的名义刊行,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,江湖诗派由此而得名。代表作家有刘克庄、戴复古、刘过、方岳。

九、诗人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越州山阴人。

绍兴二十四年,赴临安应漕试,名列第一,竟在复试时被除名。淳熙二年范成大镇蜀,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。淳熙十五年,陆游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。次年,光宗即位,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。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,84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。
陆游集中存诗9300余首。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: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,约30年,存诗约200首左右。第二期是入蜀以后,到他64岁罢官东归,前后近20年,存诗2400余首。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,亦有20年,存诗近6500首。他的诗“言恢复者十之五六”,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。
忧国、爱民、誓死抗战,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。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,无论是古体、律诗、绝句都有出色之作,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。

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·七绝·南宋·陆游
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

示儿·七绝·南宋·陆游(1210)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!

南宋刘克庄(1234)
不及生前见虏亡,放翁易箦愤堂堂。
遥知小陆羞时荐,定告王师入洛阳!

南宋遗民林景熙(1279)
青山一发愁濛濛,干戈况满天南东。
来孙却见九州同,家祭如何告乃翁!

排闷·七绝·南宋·陆游
曾携一剑远从戎,秦赵关河顾盼中。
老去功名无复梦,凌烟分付黑头公。

排闷·七绝·南宋·陆游
四十从军渭水边,功名无命气犹全。
白头烂醉东吴市,自拔长刀割彘肩。

排闷·七绝·南宋·陆游
万里风中寄断蓬,古来虚死几英雄?
拔山力与回天势,不满先生一笑中。

书愤·七律·南宋·陆游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。

诸葛书台·七律·南宋·陆游
丞相名垂汗简青,书台犹在复谁登。
隆中鱼水三分业,江上风云八阵腾。
还向纶巾瞻气象,尚留祠庙傍邱陵。
凭栏一啸吟梁父,铜雀高高未变曾。

感秋·五古·南宋·陆游
秋色关河外,秋声天地间。壮士感此时,朝镜凋朱颜。
一身寄空谷,万里梦天山。噫鸣怒眦裂,愤激悲涕潸。
古来真龙驹,未必置天闲。长松倒涧壑,委弃同榛菅。
得志未可测,淡笑济时艰。凛然出师表,一字不可删。

十、诗人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—1206),字廷秀,号诚斋,吉州吉水人。

绍兴二十四年进士。主张抗金。历任国子博士、漳州知州、吏部员外郎、秘书监等职。与陆游、范成大、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家。因其诗自成一家,独具风格,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。善于巧妙捕捉稍纵即逝、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,用生动、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,这就是杨万里提倡的“活法”,也是诚斋体的突出特点。今存诗4200余首。

小池·七绝·南宋·杨万里
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
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·七绝·南宋·杨万里
梅子留酸软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。
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

舟过谢潭三首之三·七绝·南宋·杨万里
碧酒时倾一两杯,船门才闭又还开。
好山万皱无人见,都被斜阳拈出来。

宿新市徐公店·七绝·南宋·杨万里
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
十一、诗人耶律楚材

耶律楚材(1190—1244),蒙古帝国大臣。字晋卿,号玉泉老人,法号湛然居士。蒙古名为“吾图撒合里”,意为“长髯人”。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,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。

耶律楚材初仕金,成吉思汗十年,蒙古军攻占燕京,转而辅佐成吉思汗,随成吉思汗西征六万余里。窝阔台汗即位后,耶律楚材倡立朝仪,蒙古人始定行君臣礼,以尊汗权。窝阔台汗三年,任中书令,改分封为中央集权,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。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。诗作颇丰,现存《湛然居士文集》共14卷。

壬午元日二首其二·七律·北元·耶律楚材
万里西征出玉关,诗无佳思酒瓶干。
萧条异域年初换,坎坷穷途腊已残。
身过碧云游极乐,手遮东日望长安。
年光迅速如流水,不管诗人两鬓斑。

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二首其一·七律·北元·耶律楚材
沦落天涯数十秋,区区班笔早年投。
采薇山下慵拈草,洗耳溪边懒饮牛。
振武扬威难射虎,忘机绝虑不惊鸥。
当年射策承明殿,未必轻轻输吕筹。

十二、诗人元好问

元好问(1190—1257),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人。

相传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,鲜卑族后裔之汉族,后世入中原后多成汉族。元好问是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、文坛盟主,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,其诗、文、词、曲,各体皆工。

金兴定五年元好问进士及第,34岁时,又宏词科登第,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,留官汴京。后相继任内乡县令、南阳县令、尚书省令史、左司都事,尚书省左司员外郎。金天兴二年四月,蒙古兵攻破汴京初,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,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。金亡后元好问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《中州集》。 元宪宗七年九月离世,享年67岁。

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,并以“丧乱诗”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,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。其诗奇崛而绝雕琢,巧缛而不绮丽,形成河汾诗派。存诗1380余首、词380余首、散曲6首,传世《遗山先生文集》。

岐阳三首其二·七律·金·元好问
百二关河草不横,十年戎马暗秦京。
岐阳西望无来信,陇水东流闻哭声。
野蔓有情萦战骨,残阳何意照空城。
从谁细向苍苍问,争遣蚩尤作五兵。

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一·七绝·金·元好问
枝间新绿一重重,小蕾深藏数点红。
爱惜芳心莫轻吐,且教桃李闹春风。

临江仙(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)·词·金·元好问
今古北邙山下路,黄尘老尽英雄。人生长恨水长东。幽怀谁共语,远目送归鸿。
盖世功名将底用,从前错怨天公。浩歌一曲酒千钟。男儿行处是,未要论穷通。

以上内容均来自褚宝增老师讲义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~
  • 本文作者: XTLei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