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中国古典文学史之汉赋乐府

一、汉赋的成因与特点

成因一:楚声的传播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刘邦对酒曾唱《大风歌》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”

成因二:纵横之风的逐渐消失和转变。
成因三:宫廷娱乐的需要。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其尤亲幸者,东方朔、枚皋、严助、吾丘寿王、司马相如。相如常称疾避事,朔、皋不根持论,上颇俳优畜之。”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太子体不安,苦忽忽善忘,不乐。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,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。疾平复,乃归。太子嘉褒所为《甘泉》及《洞箫颂》,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。”
成因四:文体发展的自然趋势。

特点一:《文心雕龙。诠赋》说:“赋者,铺也,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”汉代大赋更多模山范水,叙写宫苑游猎之作,大量地罗列各种珍禽奇兽、名花异木、虫鱼水族、车旗仪仗,名目繁多。
特点二:在内容上通过“体物”以“写志”。把散文的章法、句式与诗歌的韵律、节奏结合在一起。
特点三:在题材上,反应宫廷生活颇多。“情少而辞多”。
特点四:汉赋的体势在楚赋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。形成了骋辞大赋,还产生了俳赋。

二、赋家及其作品

汉初赋家唯有陆贾、朱建、赵幽王、贾谊四人。陆贾赋《汉志》称有三篇,今不存;朱建赋也不可见;赵幽王赋殊无文采。唯贾谊一家矣。

(一)、贾谊(前200-前168)。汉族,洛阳人。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、文学家。代表作:散文如 《过秦论》、《论积贮疏》、《陈政事疏》 等都很有名;辞赋以 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 最著名。

少时受学于荀况的弟子张苍和李斯的弟子吴公。21岁,博士;22 岁,太中大夫 。23岁,长沙王太傅。 27岁 ,回长安。李商隐:“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”为梁怀王太傅 。提出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”的方针。31岁,梁怀王刘揖入朝,骑马摔死了,贾谊深深自责,经常哭泣,心情十分忧郁。文帝十二年(前168年),贾谊在忧郁中死了,时32周岁。

鲁迅曾说,他与晁错的文章“皆为西汉鸿文,沾溉后人,其泽甚远。” 王安石:“一时谋议略实行,谁道君王薄贾生?爵位自高言尽废,古来何啻万公卿。

吊屈原赋(节选)·赋·西汉·贾谊
恭承嘉惠兮,俟罪长沙。侧闻屈原兮,自沉汨罗。造讬湘流兮,敬吊先生。遭世罔极兮,乃殒厥身。呜呼哀哉!逢时不祥。鸾凤伏窜兮,鸱枭翱翔。阘茸尊显兮,谗谀得志。贤圣逆曳兮,方正倒植。世谓随、夷为溷兮,谓跖、蹻为廉;莫邪为钝兮,铅刀为銛。吁嗟默默,生之无故兮。斡弃周鼎,宝康瓠兮。腾驾罢牛,骖蹇驴兮。骥垂两耳,服盐车兮。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。嗟苦先生,独离此咎兮。

(二)、枚乘(?~前140),字叔,西汉辞赋家。秦建治时古淮阴(今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)人。曾做过吴王刘濞、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。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“枚乘赋九篇”。

七国之乱前,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;七国叛乱中,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。吴王均不听。七国之乱平定后,枚乘因此而显名。景帝时,拜为弘农都尉,因非其所好,以病去官。武帝即位后,以“安车蒲轮”征之,因年老,死于途中。

七发(选录)·赋·西汉·枚乘
今夫贵人之子,必宫居而闺处。内有保姆,外有傅父。……故曰:纵耳目之欲,恣支体之安者,伤血脉之和。且夫出舆入辇,命曰蹶痿之机。洞房清宫,命曰寒热之媒。皓齿娥眉,命曰伐性之斧。甘脆肥脓,命曰腐肠之药。……越女侍前,齐姬奉后。往来游宴,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,此甘餐毒药,戏猛兽之爪牙也。所从来者至深远,淹滞永久而不废。虽令扁鹊治内,巫咸治外,尚何及哉!

(三)、司马相如(约前179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蜀郡人。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名。西汉大辞赋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
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“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”,现存《子虚赋》、《天子游猎赋》(《上林赋》)、《大人赋》、《长门赋》、《美人赋》、《哀秦二世赋》6篇,另有《梨赋》、《鱼葅赋》、《梓山赋》3篇仅存篇名。
扬雄:“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,其神化所至邪!”鲁迅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
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:

  1. 结构宏伟,富丽堂皇。
  2. 讲究绘声绘色,有声有色。
  3. 极大程度的利用了汉字字形构造的特点,在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强烈视觉刺激。

崭岩参嵳,九嵕嶻嶭。南山峨峨,岩陁甗崎,摧崣崛崎。…鰅鰫鳍鮀,禺禺魼鳎。…茈姜蘘荷,葴持若荪。…騊駼橐驼,蛩蛩驒騱,駃騠驴骡。

(四)、赵壹,字元叔,汉阳西县,生卒年不详。东汉。恃才傲物。

建宁元年(168年)赴洛阳向朝廷上计簿。访皇甫规未果。留言:“实望仁兄,昭其悬迟,以贵下贱,握发垂接,高可敷玩坟典,起发圣意,下则抗论当世,消弭时灾。岂悟君子自生怠倦,失恂恂善诱之德,同亡国骄惰之志!” 光和元年(178年),赵壹上计簿。时袁滂任司徒。拜访河南尹羊陟。

清刘熙载《艺概》说:“后汉赵元叔《穷鸟赋》及《刺世疾邪赋》,读之知为抗脏之士。惟径直露骨,未能如屈贾之味馀文外耳。”

刺世疾邪赋(节选)·赋·东汉·赵壹
邪夫显进,真士幽藏。
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,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。虽欲竭诚而进忠,路绝险而蘼缘。
故法禁屈挠于势族,恩泽不逮于单门。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,不饱于当今之丰年。乘理虽死而非亡,违义虽生而匪存。

三、汉赋的成就与地位

挚虞在《文章流别论》说:“古诗之赋。以情义为主,以事类为佐;今之赋,以事形为本,以义正为助。”“假象过大,则与类相远;逸词过壮,则与事相违;辨言过理,则与文相失,丽靡过美,则与情相悖。”
汉赋成就与地位: 首先,对统治者的劝谕。其次,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,锻炼语言辞句,描写技巧方面,得了一定成就。

四、关于乐府

两汉之乐府是指音乐机关。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之诗,汉人原叫“歌诗”的也叫“乐府”,唐则已抛开音乐性,只注重社会内容了。宋元以后,也有称词、曲为乐府的。
《汉书.艺文志》载西汉乐府篇目有138首,现在东汉总共不过40首,郭茂倩编《乐府诗集》有所增广。分12类。
1.郊庙歌辞;2.燕射歌辞;3.鼓吹曲辞;4.横吹曲辞;
5.相和歌辞;6.清商曲辞;7.舞曲歌辞;8.琴曲歌辞;
9.杂曲歌辞;10.近代曲辞;11.杂歌谣辞;12.新乐府辞。
主要保存3、5、11三类。

五、乐府的内容思想

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。

(一)民生凋敝
病妇行·乐府·汉·无名氏
病妇连年累岁,传呼丈人前。一言当言,未及得言,不知泪下一何翩翩。属累君两三孤子,莫我儿饥且寒,有过惧莫笪笞,行当折摇。思复念之。乱曰:抱时无衣,襦复无里。闭门塞牖,舍孤几到市。道逢亲交,泣坐不能起,从乞求与孤儿买饵。对交啼泣,泪不可止。我欲不伤悲,不能已。探怀中钱,持授交。入门见孤儿,啼索其母抱。徘徊空室中,行复尔耳,弃置勿复道。

(二)战争谣役
十五从军行·乐府·汉·无名氏
十五从军行,八十始得归。道逢乡里人,家中有阿谁。
遥望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
中庭生旅谷,井上生旅葵。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。
羹饭一时熟,不知贻阿谁。出门东向望,泪落沾我衣。

(三)婚姻制度
三从: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
四德:德、容、言、工。
七去:不顺父母去,无子去,淫去,妒去,有恶疾去,多言去,窃盗去。

上山采蘼芜·古诗·汉·无名氏
上山采蘼芜,下山逢故夫。长跪问故夫,新人复何如。
新人虽言好,未若故人姝。颜色类相似,手爪不相如。
新人从门入,故人从閤去。新人工织缣,故人二织素。
织缣日一匹,织素五丈余。将缣来比素,新人不如故。

六、乐府的艺术特色

(一)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。对话独白行动有声有色,形象生动,令人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。
(二)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、爱憎,使叙事与抒情结合。
(三)形式的自由和多样。长短随意,尤其五言体的出现是形式上的一个伟大成就。
(四)浪漫主文的色彩。如《陌上桑》。

七、乐府的地位影响

(一)其影响首先表现在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出”的现实主义精神上。“缘事而发”(汉乐府民歌),“借古写今”(建安曹植诸人的古题乐府),“即事名篇,无复依傍”(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),“歌诗合为事而作”(元白提倡的新乐府运动)。
(二)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。
(三)在艺术手法上,特别在叙事诗的写作技艺上,影响显著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是我国专收女人为题材的诗集《玉台新咏》的首篇,《玉台新咏》是继《诗经》《楚辞》之后我国出现的第三本诗歌总集。

羽林郎·古诗·汉·辛延年
昔有霍家奴,姓冯名子都。依倚将军势,调笑酒家胡。
胡姬年十五,春日独当垆。长裾连理带,广袖合欢襦。
头上蓝田玉,耳后大秦珠。两鬟何窈窕,一世良所无。
一鬟五百万,两鬟千万余。不意金吾子,娉婷过我庐。
银鞍何煜爚,翠盖空踟蹰。就我求清酒,丝绳提玉壶。
就我求珍肴,金盘脍鲤鱼。贻我青铜镜,结我红罗裾。
不惜红罗裂,何论轻贱躯!男儿爱后妇,女子重前夫。
人生有新故,贵贱不相逾。多谢金吾子,私爱徒区区。

西北有高楼·古诗·汉·(托)李陵
西北有高楼。上与浮云齐。交疏结绮窗。阿阁三重阶。
上有弦歌者。音响一何悲。谁能为此曲。无乃杞梁妻。
清商随风发。中曲正徘徊。一弹再三叹。慷慨有余哀。
不惜歌者苦。但伤知音稀。愿为双鸿鹄。奋翅起高飞。

四愁诗·古诗·东汉·张衡

我所思兮在太山,欲往从之梁父艰,侧身东望涕沾翰。

美人赠我金错刀,何以报之英琼瑶。

路远莫致倚逍遥,何为怀忧心烦劳。

我所思兮在桂林,欲往从之湘水深,侧身南望涕沾襟。

美人赠我琴琅玕,何以报之双玉盘。

路远莫致倚惆怅,何为怀忧心烦伤。

我所思兮在汉阳,欲往从之陇阪长,侧身西望涕沾裳。

美人赠我貂襜褕,何以报之明月珠。

路远莫致倚踟蹰,何为怀忧心烦纡。

我所思兮在雁门,欲往从之雪雰雰,侧身北望涕沾巾。

美人赠我锦绣段,何以报之青玉案。

路远莫致倚增叹,何为怀忧心烦惋。

以上内容均来自褚宝增老师讲义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~
  • 本文作者: XTLei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